- 筑梦苍穹二十年
2018年01月22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中青报系
筑梦苍穹二十年 ——记“奋进新时代、筑梦写忠诚”的航天员群体(上)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达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1月22日 01 版)
《飞天二十载 奋进新时代》,扫一扫,看视频。
强国一代,航天员有话对你说!扫一扫,看视频。
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20周年之际,11名曾经出征太空的中国航天员隆重举行重温入队誓词活动。《人民画报》 万全/摄
“没有了大气层的干扰,宇宙第一次在我的面前露出了真实的面容,黑色的深空、明亮的天体、蓝色的地球,在我的印象中,没有任何一幅画能够比得上这么神奇艳丽的景象。”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太空中俯瞰地球,发出这样的赞叹。这一天,浩瀚深邃的太空第一次迎来中国访客,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杨利伟在飞行手册上郑重写道。
这次里程碑式的太空飞行也被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历史上。1998年1月5日,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首批14名航天员面对五星红旗宣誓:“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此后20年,他们先后6次执行飞天任务,11名航天员出征太空,在浩瀚苍穹画出中国轨迹。
巡天遨游68个日夜,绕地飞行1089圈,行程4600余万公里,完成空间科学试验100多项……20年里,航天员群体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不断探索太空的中国力量。
争分夺秒,攀爬“上天的阶梯”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万户飞天”……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寄托着中华民族对飞天的向往。浩瀚星空,中国人仰望了几千年,也等待了几千年。
1992年9月,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3年后,中央军委决定组建航天员大队,从空军现役飞行员中选拔预备航天员。
一时间,2000多名蓝天骄子报名参加选拔。面对比飞行风险更高的航天事业,即将走上副团长岗位的李庆龙、陈全主动放弃晋升机会,身为独子的刘旺极力说服母亲同意,一批批优秀的飞行员为了飞天梦想聚集到一起,接受祖国的挑选。
1998年1月5日,14名经历层层选拔的航天员面对五星红旗庄严宣誓,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宣告成立。中国航天史册翻开了崭新一页,中华民族开启了极目天舒的时代。
离开飞机座舱走进航天课堂,航天员上的第一节课就是世界载人航天史: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飞向太空;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起步就落后,追赶是唯一的选择。
太空和天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对人的要求却是天壤之别。实现从飞行员向航天员的转变是一个巨大跨越,横亘其间的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基础理论学习,离开院校已10多年的航天员重回课堂。白天上课训练,教室里充满了风油精的味道;夜里复习预习,公寓里的灯从没有在夜里12点前熄灭过。
低压缺氧检查,相当于以每秒15米的速度,被提升至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他们忍受头晕恶心甚至休克的反应,每次都持续30分钟以上。
水槽模拟失重训练,航天员们身着160多公斤的水下训练服,一次就要训练四五个小时,每次下来体重都会减轻四五斤,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住。
超重耐力训练,航天员要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承受40秒的8倍重力加速度,往往面部肌肉变形,呼吸异常困难,但手边请求暂停的红色按钮,20年来从没有人碰过。
从入选航天员大队起,中国航天员共接受了8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被外界形象地称为“上天的阶梯”。在这阶梯上每向上攀爬一步,他们都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破茧成蝶,从来都是痛苦的过程,没有异于常人的坚韧,是很难熬过来的。”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告诉记者。
最终,经过严格的考核与评定,先后选拔的两批21名航天员,顺利通过8大类100多个科目训练的考核,全部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创造了世界航天员训练零淘汰率的纪录。
面对风险,实现一次次跨越
茫茫宇宙,充满着未知与风险。与人类飞向天空、走向深海的每一次探索一样,迈向太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险阻和牺牲。
2003年,世界航天领域笼罩在事故频发的阴云中。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重返地面过程中爆炸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5月4日,俄罗斯“联盟一号”飞船返回落点偏离400多公里;8月22日,巴西在发射卫星时星箭爆炸,21名航天同行当场遇难。
当时,中国航天员正在备战神舟五号载人航天任务。面对世界航天接连失利的阴霾,中国航天员表现出的是义无反顾的决心和信心。
2003年10月15日9时,长征二号F火箭搭载着神舟五号飞船直刺苍穹。火箭在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突然与飞船产生了强烈共振,舱内的一切,包括杨利伟都开始急剧震动,他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五脏六腑似乎都要被震碎,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共振持续了26秒。杨利伟挺过了这漫长且来势汹汹的26秒。对此,航天员中心主任邓一兵评价,26秒,浓缩了一名军人的忠诚信仰,折射出一个英雄群体的坚定信念。
2008年神舟七号任务中,两个接踵而至的“意外”再次反映出中国航天员义无反顾的决心。9月27日16时30分许,翟志刚准备按计划打开飞船舱门,开始太空行走。一切准备就绪,不料,当他开启舱门时,舱门丝毫没有反应。等他和刘伯明好不容易借助辅助工具打开舱门准备出舱时,轨道舱又突然响起火灾语音告警。